歡迎您,來到5號網!

5號網首頁|手機版

養(yǎng)生美容親子-為健康美麗播種!
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醫(yī)療 > 常識

女性月經初潮不能吃什么水果?月經初潮后補什么?

時間:2017-12-28 13:57:07 編輯:本站整理 656

女性來月經后,必須要有很多的忌口食物,否則宮寒會導致痛經嚴重,身體變差。那么,女性月經初潮不能吃什么水果呢?

月經初潮不能吃的水果

1.寒性、涼性水果

屬性偏冷的水果會造成血液不流暢,引起寒邪侵入人體。如梨、香蕉、柿子、甜瓜、芒果、西瓜、獼猴桃、柚子、桑椹、火龍果、橘子、草莓等。

小貼士:一些屬性偏冷的水果也建議不要在經期食用,尤其是第一次經歷初潮的孩子更要記住,父母也要起到監(jiān)督作用,不要讓孩子食用這些水果。

2.酸澀的水果

酸澀的食物可引起消化障礙或刺激經血排出異常。如酸梅、沙果、未成熟的酸味水果等。

小貼士:酸澀的水果對人體具有刺激作用,不利于人體的正常機能運作,還未成熟的水果會刺激胃部,導致胃的不適感。

女性月經初潮不能吃什么水果?月經初潮后補什么?

3.反季節(jié)水果 在例假期間,女性身體免疫力下降,不宜食用這類食物。如春天的西瓜、蘋果、橘子,夏天的哈密瓜,秋天的水蜜桃,冬天的甘蔗等。

小貼士:女孩在經歷月經的時候,身體都會變得極為脆弱,所以一些反季節(jié)的水果就要有節(jié)制的吸收,反季節(jié)的水果一般是催熟的產品,所以并不建議月經初潮期間食用。

4.冰鎮(zhèn)水果 例假期間如果吃了冰品,體內溫度下降,會刺激子宮收縮性變差,經血較難排出,于是形成血塊,子宮這時不得不加大收縮的力度排血,從而形成痛經等不適癥狀。

小貼士:即便是溫熱性的水果也不適宜從冰箱里拿出來吃,冰鎮(zhèn)的水果不適合經期食用,尤其是在第一次月經,更應該多加注意,對自己的身體負責。

月經初潮后補什么

1.補鈣質的食物

月經初潮會讓身體內的鈣質流失,很多女孩子會出現抽筋的問題,其實就是身體里面缺乏鈣質的表現。

原因:因為卵巢尚未發(fā)育成熟,不能充分地分泌雌性激素,從而使鈣質的吸收利用受阻礙,所以少女初潮前后應特別注意在飲食中補鈣質。 補鈣的食物:蝦皮、奶、豆制品、貝類等。

補鈣的方法:戶外運動和曬太陽。

小貼士:月經初潮后一定要注意補充鈣質,因為女孩經歷初潮后是最缺乏鈣質的,所以補鈣也是月經初潮后的第一件大事,媽媽們都要記得噢!

女性月經初潮不能吃什么水果?月經初潮后補什么?

2.高鐵和高蛋白的食物?

月經初潮后應進補含鐵豐富和有利于消化吸收的魚類和各種動物肝、血、瘦肉、蛋黃等食物。

高鐵、高蛋白的食物:蛋類、骨頭湯、瘦肉、魚蝦、牛奶等。

小貼士:月經初潮后不宜過度的補充營養(yǎng),但是孩子經歷第一次的月經身體過度消耗能量,所以月經初潮后該多給孩子食用高鐵和高蛋白的食物,只要注意食用頻率不要過度就行。

月經初潮注意事項

1.做好心理準備

月經初潮是進入青春期的標志,沒有必要憂心忡忡。同時,對月經初潮時并發(fā)的腰酸、嗜睡、疲勞、乏力等不適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,避免驚惶失措,加重心理負擔。

2.避免劇烈運動

初潮時應避免參與劇烈體育運動,長距離騎車和跑步等,以免過度疲勞導致抵抗力下降,誘發(fā)感冒等疾病。

3.注意清潔

經期應經常清洗下身,因為在此階段機體抵抗力下降,如果不注意清潔衛(wèi)生,則極易引起細菌感染和發(fā)燒。

女性月經初潮不能吃什么水果?月經初潮后補什么?

4.產品安全

強化自我防護,使用優(yōu)質衛(wèi)生巾,千萬不可為了貪便宜,而使用劣質產品,更不能用消毒不嚴格的普通衛(wèi)生紙和草紙來代替。

5.充足睡眠

注意休息,保證充足睡眠時間,食用營養(yǎng)豐富,易于消化吸收的飯菜,這對增強體質,恢復精力大有裨益。

6.避免冷水接觸

避免接觸冷水,注意保暖,最好不參加游泳等。

月經初潮一般要用幾張衛(wèi)生巾

月經初潮衛(wèi)生巾使用量沒有固定的數量。

原因:月經初潮較為特殊,會出現量多的現象,也會出現量少的現象,所以這個衛(wèi)生巾使用量并不能控制,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,一般月經初潮時間為3—7天。

小貼士:因為月經初潮是第一次的月經,其出血量、持續(xù)時間都是不規(guī)律的,所以具體需要多少衛(wèi)生巾是不可估計的。但是女孩經歷初潮,一定要及時告知媽媽,讓媽媽為你排憂解難。

5H跟帖
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5h立場。

猜你喜歡

二維碼

網站簡介|網絡營銷|法律聲明|友情鏈接|聯系我們|意見反饋 Copyright ? 2012 - 2015 5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-3
提示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斷及醫(yī)療的依據;請謹慎參閱,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。本網站敬告網民:身體若有不適,請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。
所有文章來自互聯網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